四川监管局全面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财政金融监管工作新要求,持续跟踪金融领域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分析监测新形势下区域金融运行状况,为中央决策当好助手参谋,推动四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质增效。
一、坚持聚焦重点领域,紧跟政策热点
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财政金融监管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导向贯穿财政金融监管工作的谋划、部署、执行、评估全过程。一方面,聚集中心任务,紧盯重点领域,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针对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这一重大政策安排,深入开展实施效果专项调研,协同联动地方财政、金融监管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共享数据、定期研讨、联合督查,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监管格局,推动目标银行资本实力增强、经营能力改善、提升区域金融稳定性。另一方面,紧跟政策热点,主动服务决策,做好金融政策前瞻研判。高度关注国家金融政策动态和市场热点变化,赴金融机构开展专题座谈调研,了解市场诉求和实际情况,提出市场应对策略及业务优化建议;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向上反映地方实情和政策诉求,努力争取中央更多支持,促进地方经济金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坚持财会监督切入,发挥本职优势
切实以财会监督为抓手,落实“闭环管理”要求,以明确目标、健全机制、有效手段推动金融领域财会监管工作落地见效,确保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一是财务基础日常抓。将金融机构财务制度执行情况作为日常监管工作重点,持续关注机构资本运营有效性、成本费用完整性和财务信息真实性,定期收集报表资料分析评估,动态分析金融机构核心财务指标变化情况,切实把握区域金融发展运行态势和特点。二是专项工作促提升。紧紧围绕财政部专项工作要求的核心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研摸底,深入了解财政金融政策在属地金融机构、市场主体以及重点领域的实际执行情况与效果,组织有针对性的现场座谈,听取机构管理层、一线人员的真实反馈,赴重点机构、项目现场开展延伸调查,以查阅原始凭证、业务台账和系统数据等方式摸清底数和政策效应边界。三是重点事项回头看。全力做好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监管。将国有金融产权登记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关键性的重点工作持续发力,对照《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回头看,重点分析和研究国有金融资本产权登记管理现状,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促进登记机构规范经营管理,完善内部制度和操作流程,明晰产权权属,切实落实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要求,为国有金融资本规范管理、有效运营、保值增值奠定坚实的产权基础。
三、坚持金融服务实体,提好发展建议
聚焦政策传导精准建言,切实提升金融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一是精准实施差异化监管。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特点及金融服务差异化需求,结合银行、保险、证券、资管公司等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特征和经营特点,细化行业规模和股权特征,根据中央金融企业与地方法人机构的特点助力发挥各自优势,持续提升经营能力和服务品质,将政策红利有效转化为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二是多方问效反映全貌。调研中注重贴近基层,望闻问切听真情,通过具体案例、操作细节把握政策在“末梢”执行情况,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座谈,集思广益多渠道获取政策在区域和产业层面的落地效果反馈,真实反映区域共性,从地方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等方面,提出能见效、有实操性的政策建议,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四川监管局将继续紧扣中央关于金融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好财政金融监管要求,以服务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实施为重要着力点,持续推动财政金融监管工作迈向更高水平、取得更大实效配资公司排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坚实监管力量。
嘉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